頭條揭密》中國發表科學論文質量居冠 美國真的不擔心?

近幾年來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學術界注意到一個令他們警惕的事實:中國的科研人員在全球科學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與影響力,已經超越美英日德等傳統的科技大國。西方科學界一些批評家仍對中國科研人員的論文品質與科研層次有所質疑,但更多深入的研究證明這些瞧不起中國科研進展的人只是刻意的傲慢與駝鳥心態,許多西方研究人員認為必須正視中國在科學研究領域崛起的事實,並且不只將它視為挑戰,更應該做為西方科學界的機遇。

中國科學論文逐漸在幾個重要指標登上冠軍寶座,大約是在 2019年左右,這3項指標分別是:論文發表數量、被引用次數進入前10%以內、被引用次數進入前1%以內。中國最初大約是2017年在論文數量指標拿下冠軍,後幾年接連拿下第2項與第3項指標的冠軍。而在此之前,這3項指標的冠軍寶座都是長期由美國佔據。

中國大約是2017年在論文數量指標拿下冠軍,隨後在「引用次數前10%」與「引用次數前1%」兩個指標拿下冠軍,全面超越美國的科學論文指標。(圖/Shutterstock)

比較早注意到中國科研論文大數量崛起並公開發表相關調查結果的日本科技振興機構(JST)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黑木慎一指出,中國拿下3 項指標冠軍,顯示其研究的質量和數量上已經具備世界頂尖水平的實力,如果要維持真正的科技大國地位,就必須在「三冠王」的位子上保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並創造出相稱的科研成果。現在的狀況不意味著這中國産業競爭力能迅速躍居世界第一,或是諾貝爾獎得主迅速增加。但如果3個寶座能維持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很可能會出現。

美中在可以合作的科研項目上,不應該視之為威脅,而是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機遇才對。(圖/美聯社)

黑木慎一認為,中國科研界要長期維持科研論文指標冠軍還有幾個缺陷,一是它過於重視商業應用而輕視基礎研究,西方科技大國通常投入15~20%的比例在基礎研究,但中國僅約5%,差異非常明顯,中國也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但近兩年可能受疫情影響,還看不出明顯改變;其次是中國過去在研究上有大量的國際合作,現在與西方關係惡化,技術交流與研究活動有太多的限制,可能會影響其最新科技研究的進展。

有些西方科技評論則認為,中國的科研不只缺乏基礎研究,也較少有原創性的研究,相當多數研究屬於模仿西方研究或是驗證性的研究,短時間內論文數量增加不足為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彌爾頓與羅斯林伍夫講座教授卡羅琳.華格納(Caroline Wagner)近日在非營利媒體《對話》上發表文章駁斥了這種論調,他指出,中國並不是唯一大幅提高其科研能力的國家,但它的崛起特別引人注目。中國是以政府政策來推動科研,數十年來發展速度已經到了讓美國官員與政策專家擔心它會改變全球權力結構的地步。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做完水飛梭後的保養?可以去角質嗎?小紅書親授美體瘦身操怎麼那麼夯呀!海菲秀無痛清粉刺、同時達到深層滋潤保濕的煥膚新法,如何透過LPG體雕重塑理想曲線?懶人法的增肌減脂超方便速洽。常見醫美問題-水微晶QA水微晶對於皮下脂肪及膠原蛋白流失而導致的歲月痕跡,如法令紋等,皆可有效改善。想要躺著就能瘦,肌動減脂可行嗎?臉部老化好明顯,該怎麼保養才能消除法令紋呢?聚左旋乳酸效果如何?,超夯的水飛梭(海菲秀)就在美之約醫美診所,想要肌膚細緻年輕,Thermage FLX音波拉皮哪種效果好?過去始終致力於改善這類問題的Thermage®正宗電波拉皮,於2019年正式推出新一代Thermage®FLX鳳凰電波

中國拿下3 項指標冠軍,其研究的質量和數量上已經具備世界頂尖水平的實力,如果要維持真正的科技大國地位,就必須保持相當長的時間,並創造出科研成果。(圖/Shutterstock)

她說,2017年中國學者發表科研論文首次超過美國研究人員,當然,數量不等同於質量。若從2015~2019逐年進行統計,被引用次數排名前1%的論文中,中國在2019年以8422篇首次越美國的7959篇與歐盟的6074篇;在人工智慧項目上,中國論文的總量是美國的3倍,被引用次數排名前1%的人工智慧論文中,中國是美國的2倍。這種現象在奈米科學、化學和交通等領域的研究論文也有相似的狀況。

研究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新穎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抄襲或複製西方研究人員的成果。為了衡量這一點,卡羅琳.華格納的研究以科學論文中引用的跨學科組合做為原創性與新概念的指標,最後也發現中國的研究與其他表現最好的國家同樣具有創新性。她強調說,這些研究表明中國現在不再是低質量科學的模仿者,中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在數量和質量上與美國和歐洲不相上下的科學強國。

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明確限制與中國在某些研究和製造領域的合作,同時也祭出更多的措施限制中國接觸美國的技術。(圖/美聯社)

由於科學研究能力與軍事和經濟實力密切相關,美國從上到下都對中國的科學崛起構成的威脅表示擔憂,美國政府也採取措施抑制中國科研實力的增長。眾所周知的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就明確限制與中國在某些研究和製造領域的合作,同時也祭出更多的措施限制中國接觸美國的軍用相關技術。

全球有相當一部份科學家認為,有很多恐懼是來自於民族主義的偏狹觀點,但是學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思想和信息的交流驅動的。許多研究也顯示,當中國與美國研究進行合作時,獲致的科研成果往往是質量最好的。誠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所說,美中應該在該合作時合作、必須競爭時競爭,雙方在可以合作的科研項目上,不應該視之為威脅,而應視之為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機遇才是。

文章來源:

#
#
#
#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117000841-2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