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車禍傷腦 為子努力復健搭配靜脈雷射

患者接受靜脈雷射復健。林重鎣攝

鄒先生2年前因車禍重創腦部,還造成頸椎第二節斷裂及雙手骨折, 開刀後住進加護病房49天,鬼門關前走一遭後, 為能健康陪伴稚子長大,兩年來積極復健,他原本步伐不穩、 記憶力變差,最近經接受「靜脈雷射( 低能量生化雷射血管內照射治療)」後, 目前走路已能跟上常人速度,還可清楚唸出親人姓名, 連炒菜時也懂得調味加配料,讓不離不棄的妻子感動不已,強調「 我會繼續陪他走下去」!

 

鄒太太表示,先生2年前下班時因天雨路滑、視線不佳, 騎機車時不慎勾到路邊電線,撞上電線桿後又遭後方自小客車追撞, 造成嚴重腦傷、骨折及外傷,一度完全喪失記憶,加上雙腳無力, 必須靠輪椅行動,讓當時懷胎5個月的她每天以淚洗面, 但為了家中稚子及腹中孩子,積極蒐集各式復健資訊, 陪伴先生度過一個個難關。

 

鄒太太說,這場車禍讓先生完全喪失長期和短期記憶, 不但忘記兩人相識過程,「連孩子名字都忘了」,吃完飯後10分鐘 就忘了菜色、情緒管理變得極差,還不懂得關心身旁的人, 無可奈何下,只好先要求每天默寫家人的名字、抄書、玩數獨遊戲, 保持腦筋活化,並鼓勵他「要陪孩子一起長大」, 果然狀況逐漸改善,與人溝通順暢許多,也想起過往許多趣事。

 

為了提升復健速度,日前經醫師推薦,患者接受「靜脈雷射( 低能量生化雷射血管內照射治療)」療程,完成療程後, 鄒太太觀察,之前雖能自行行走,但仍步態不穩, 跟不上前方行人速度,蹲下後也很難站起來, 且炒菜時不懂得配色調味,但治療後走路變得順暢、步伐大、 走路速度變快,也能輕鬆蹲在花圃除草,「最重要的是, 菜色變得既美觀又美味喔」。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靜脈雷射」 的作法為在靜脈中置入留置針,再將光纖針置入留置針中, 光纖針會發射出波長 632.8nm 的低能量氦氖雷射紅光,照射人體血液。這是一種高科技、 高安全的先進醫療技術,能提升血液能量,促進血球細胞活性, 有助於自體的修復能力,因鄒先生傷及腦部與脊椎, 透過靜脈雷射可促進血液與神經循環,修復受損細胞, 療程為每周照射5次,每次60分鐘,連續10次為一個療程, 建議連續治療3個療程,療程之間間隔2周,以達到最佳效果。

 

周立偉提醒,裝有心臟節律器、懷孕、癲癇、甲狀腺病患、 急性感染發燒並不適合做靜脈雷射,且並非所有腦傷、癱瘓的病人, 接受靜脈雷射後就能立竿見影,根據病情長短以及症狀不同, 病人在治療後的感受不盡相同, 接受治療前仍應經醫師審慎評估才能進行。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慈父車禍傷腦 為子努力復健搭配靜脈雷射

胰島素「3不1沒有」 糖尿病早期使用血糖控制越佳

台南市立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黃聖德醫師。

61歲男性患者,平時很喜歡喝含糖飲料,因肛門附近傷口化膿入住台南市立醫院,檢查發現患有糖尿病,醣化血色素(Hba1c)高達11.3 %,會診內分泌代謝科黃聖德醫師。

 

黃聖德醫師建議施打胰島素治療1~2個月,患者接受建議,施打胰島素一個半月後,就無需施打,只留下原本簡單早晚一顆單方的藥,血糖也控制得很好,一個半月後不僅已不需施打胰島素,且改用低劑量的用藥。

 

黃聖德醫師強調,夏日氣溫一路飆高,民眾習慣來杯清涼的飲料解暑,飲料裡的「糖」不論是蔗糖或是高果糖玉米糖漿,不僅會造成肥胖也會提高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不得不小心。

 

黃醫師把治療糖尿病比喻為一場球賽,那胰島素就是能先發能救援的投手。許多初期甚至中期的糖尿病病人,一開始用口服藥血糖反應不佳,使用短期的胰島素治療1~2個月後,就停掉胰島素,這時再使用口服藥就可以控制的很好。近期研究發現,早期施打胰島素,不但可在短期內將血糖控制下來,而且還可提升胰臟功能,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救援療法」。

 

民眾對胰島素會有「傷腎、很痛、罪惡、上癮」等4種迷思,黃醫師指出,傷腎的是高血糖,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好反而可保護腎臟,而且打胰島素是注射在皮下,針也改良到很細,可降低疼痛感。

 

此外,有些人會覺得施打胰島素乃因過去沒有節制生活習慣而致;必須導正這種負面想法,因為胰臟功能隨著年齡會有一定程度的退化而造成功能不足,只靠藥物控制血糖不夠,必須加上胰島素幫助,這是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另外,胰島素不是嗎啡,不會上癮。胰島素用在早期施打可提升胰臟功能,之後便可以將胰島素停掉只靠藥物治療。但若罹患糖尿病時間過久或發現過晚可能會遭遇胰臟功能不足的問題,這時單靠藥物的功效就會有限,即時的補充不足的胰島素,就變為必要手段,此時才需要終生施打。

 

黃聖德強調,糖尿病治療,有所謂的「遺贈效應」(legacy effect),即越早將血糖控制下來,就會遺留給身體越好的體質,減少腎病變、眼病變、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大小血管併發症的機率。早期使用胰島素,不傷腎、不會痛、不上癮、沒有罪惡感-「三不一沒有」,有助於快速將血糖達到標準不傷身體,可以爭取更多的遺贈效應好處。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要讓孩子吃兒童保健食品嗎?

益生菌怎麼吃?腸胃醫師公開「腸」保健康5秘訣

花賜康(飛比價格)最低價格資訊

紫錐花紫色的神奇力量

胰島素「3不1沒有」 糖尿病早期使用血糖控制越佳

骨質疏鬆勿輕忽 醫師:女性停經後或因病者可健保給付檢查

新營醫院骨科醫師黃柏樺。

新營醫院骨科黃柏樺醫師說,骨質疏鬆症不容忽視,它是一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會導致骨骼的脆弱而發生骨折,甚至可致命,建議長者和家屬需注意防範。黃醫師又說,50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及因病情需要者皆可以健保給付方式進行檢查。

 

91歲老奶奶,日前在浴室不小心滑倒後,右髖部疼痛難耐,家人緊急送醫,經X光檢查後,醫師診斷為「右側髖骨轉子間骨折」。在黃柏樺醫師建議下,為老奶奶安排微創骨髓內釘固定手術治療,術後疼痛大幅改善且可自行行走。回診時,老奶奶接受骨質疏鬆檢查,經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檢查後,發現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醫師每半年給予骨質疏鬆藥物治療,以加強對骨骼、肌肉等保護作用,減少骨折的發生。

 

黃柏樺根據統計,有76%的50歲以上民眾有骨質流失的現象,台灣每年有16,000人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女性占15%,男性占22%。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黃醫師說,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症狀,風險因子為年齡、種族、體重、停經後婦女、營養素不足、缺乏運動及藥物使用等。

 

他還說,骨質密度的檢查有四種方式,X光、跟骨超音波型骨質密度偵測儀、電腦斷層攝影及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目前雙能量骨質密度偵測儀(DEXA)是最常見的骨質密度檢查方法,有效計算出骨質密度和骨折風險,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非創傷性骨折者、50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及因病情需要者皆可以健保給付方式進行檢查。

 

黃醫師說,呼籲民眾應注意自身的骨質密度,提早存骨本,如:攝取足量的鈣質和維生素D、避免菸酒、養成規律運動與慎防跌倒,及早預防才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不二法門。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兒童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對?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你可以這樣吃!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吃益生菌前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骨質疏鬆勿輕忽 醫師:女性停經後或因病者可健保給付檢查

桃市新增3名麻疹確診個案 衛生局籲第一線醫護人員應提高警覺

衛生局提醒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時,不要自行就醫,應立即配戴口罩並主動撥打防疫專線1922。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於4月20日再接獲疾病管制署通知新確診3名個案,疫調發現1名為虎航空服員個案戶籍地為中部地區,另2名個案為疾管署4月5日判定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之接觸者發病,2人中有1名為醫院醫護人員,該案於4月19日因身體出現紅疹就醫,4月20日確診立即進行隔離治療,衛生局並針對該案發病過程及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桃園市統計自3月31日至4月21日間,麻疹確診個案累積共9名,累計接觸者為830名,衛生局為執行疫情控制作業,今再續擴大動員防疫人員守護市民健康,於假日積極追蹤防疫不打烊。

 

由於昨日新增1名確診個案為醫護人員,衛生局表示出現醫院醫護同仁被傳染的北部醫院,已於4月20日提高醫院感染管制的指揮層級,並召開緊急應變會議成立疫情應變小組。衛生局考量醫療院所本屬疾病傳播高風險區域,且本市為國門之都,針對本次全國麻疹疫情,衛生局已經與該醫院協力合作,並提醒醫護人員應提高警覺,於第一時間掌握醫護人員的健康資訊,主動通報及處理,防止麻疹疫情擴大。另為有效杜絕機場疫情擴散及管理,疾病管制署北區管制中心亦於4月19日召開「107年麻疹群聚感染案」應變會議,衛生局亦配合中央政策積極辦理,持續督導本市醫療院所,共同防止疫情擴大。

 

衛生局提醒,麻疹傳染力極強,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呼籲民眾若曾與確定病例接觸,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自最後接觸日起算),出入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務必配戴口罩,衛生局亦主動寄發防疫口罩及衛教單張給接觸者,並設立麻疹專區,提醒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時,不要自行就醫,應立即配戴口罩並主動撥打防疫專線1922,聯繫防疫人員協助安排就醫。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衛生局24小時防疫專線0800-033-355洽詢。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桃市新增3名麻疹確診個案 衛生局籲第一線醫護人員應提高警覺

麻疹疫情持續延燒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感染

林口長庚醫院(圖/Wikipedia)

麻疹疫情持續延燒,林口長庚醫院爆發院內麻疹群聚感染,繼昨日確診一名前往林口長庚就醫的40多歲女性感染麻疹後,衛福部疾管署今(21)日公布新增2例麻疹確診病例,其中1例為林口長庚急診室值班的男護理人員,他於4月4日執勤時,曾接觸到3月中從澳門回台的女性個案;另一例為北部20多歲男性個案,日前曾赴泰國旅遊,且潛伏期間曾有國外旅遊史,因此判定為境外移入個案。另疾管署也已指示林口長庚醫院啟動麻疹應變措施。

 

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日下午表示,國內新增2例麻疹確診病例,其中1例為林口長庚醫院的男護理人員,他在4月4日執勤時,接觸到1名日前確定感染麻疹的北部40多歲的女性,該名男護理人員,接觸到個案後,於4月16日到19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出疹的情形,經檢驗後今日確定為麻疹患者,現仍住院隔離治療中。

 

疾管署表示,昨日新增北部40多歲女性與今日新增的林口長庚男護理師個案,目前衛生單位已掌握980名接觸者,其中林口長庚醫院連同患者、醫事人員,共270人需要加強管理,將持續追蹤監測至5月7日。

 

醫院麻疹群聚個案關聯圖(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說,目前也已通知林口長庚提供相關應變措施,包括成立應變小組,由一名副院長擔任總召集人,追蹤感染者、接觸者的所有動向,防範疫情在院內擴大。

 

疾管署表示,除了院內感染有新增1名案例,今日新增的另1名案例則與虎航、林口長庚醫院院內感染皆無關,是一名北部20多歲的男性,他在4月3日到8日曾到泰國旅遊,14日至18日陸續出現咳嗽、發燒、出疹等症狀,經就醫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因該個案與國內其他確診病例均無關聯性,且潛伏期間曾有國外旅遊史,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目前衛生單位也已掌握接觸者共23人,未發現有1至6歲接觸者,將持續追蹤監測至5月10日。

 

麻疹個案可傳染期間活動史(圖/衛福部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指出,今(2018)年截至目前國內共計22例麻疹確定病例,15例國內感染;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已在全球資訊網「麻疹專區」增設自費MMR疫苗接種院所、MMR疫苗接種建議及麻疹預防注意事項等資訊,提醒家中有滿1歲幼兒、計劃赴沖繩或麻疹流行地區者及須帶6個月以上未滿1歲嬰兒至流行地區者,可先至該專區瀏覽(網址:https://goo.gl/qkPNA5),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要讓孩子吃兒童保健食品嗎?

益生菌怎麼吃?腸胃醫師公開「腸」保健康5秘訣

花賜康(飛比價格)最低價格資訊

紫錐花紫色的神奇力量

麻疹疫情持續延燒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院內群聚感染

搶救肺動脈栓塞老婦 「豬尾巴」導管立功

北港媽祖醫院心臟內科張志斌醫師專業判斷急診病患之徵兆,啟動心導管團隊施行緊急介入治療。(記者陳昭宗拍攝)

現年72歲的吳洪不女士,今年2月突然呼吸不順,家人緊急將她送至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診,到院時血壓只有80mmHg,意識不清,GCS(昏迷指數)7分,皮膚濕冷呼吸短促,呈現休克狀態。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兩側肺動脈栓塞,緊急插管治療並施打升壓劑及10毫克血栓溶解劑後,情況並未改善,血壓更降至70mmHg。心臟內科張志斌醫師認為其休克狀態以葉克膜輔助支持療法已來不及,遂啟動北港附醫心導管團隊施行緊急心導管介入治療。

 

張志斌醫師表示,選擇以豬尾巴導管將血栓攪碎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將血塊搗碎成小血塊後,右心功能回復加快,絞碎成小血塊再投以小劑量血栓溶解劑,便可增加其與血塊的接觸面積,大幅增加藥效,脫離休克狀態。張醫師邊做心導管邊施打第2種強心劑(BOSMIN)的方式,維持血壓進行搶救,過程中患者血壓一下降便馬上注射強心劑,總算讓吳女士成功脫離險境,手術為時一個小時後,患者甦醒離開導管室,2星期後平安出院,並穩定門診追蹤治療迄今已2個月。

 

院長吳錫金強調,儘管醫療方式、器械越趨多元,但醫師的專業判斷仍舊是關鍵。在此案例中,正確判讀病患情況、當機立斷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把握住搶救的黃金時間,才讓患者化險為夷。

 

院長吳錫金、副院長馮逸卿率北港附醫心導管團隊成功挽救肺動脈栓塞患者寶貴性命。(記者陳昭宗拍攝)

 

心臟內科張志斌醫師研判患者休克狀態以葉克膜輔助支持療法已來不及,選擇以豬尾巴導管將血栓攪碎。(記者陳昭宗拍攝)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兒童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對?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你可以這樣吃!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吃益生菌前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搶救肺動脈栓塞老婦 「豬尾巴」導管立功

彰基氣喘防治宣導 提出「過敏氣喘早預防、空污霾害勤抵抗」

彰化一名2歲半的江小妹,因患有氣喘(台語:蝦龜)不斷進出醫院,阿嬤心疼孫女飽受病魔折磨,依民間看法為孫女「改名」,祈求孫女氣喘病況能獲改善,不料,1個月不到,江小妹仍因反覆咳嗽、喘鳴、呼吸急促就醫,彰化基督教氣喘防治中心經居家訪視後發現問題癥結,與家屬合作一起逐步控制氣喘的臨床症狀。

 

彰化基督教醫院氣喘防治中心27日舉辦「世界氣喘日」宣導活動,彰化縣政府衛生副局長尚筱菁蒞臨會場,一同提出「過敏氣喘早預防,空污霾害勤抵抗」口號,呼籲民眾環境及居對家照護氣喘控制的重要性。

 

彰基氣喘防治宣導 提出「過敏氣喘早預防、空污霾害勤抵抗」

 

去年5月,江小妹於彰基兒童醫院住院,並診斷為氣喘個案,在住院前2個月江小妹即因反覆咳嗽、喘鳴、呼吸急促,前往彰基兒醫門診就醫8次,收案前1年內仍因相同癥狀,來回急診及住院4次,於是江小妹經評後加入彰基兒童醫院兒童氣喘照護整合團隊計劃,由專業團隊成員照護。

 

不料,出院後短短1個月內,仍因嚴重咳嗽及喘鳴2次入院,阿嬤還因為過度憂心,聽信民間說法來為她改名治氣喘,但1個月不到,江小妹仍因反覆咳嗽、喘鳴、呼吸急促就醫。

 

 

彰基兒童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高峻凱表示,在確定江小妹在醫療照護上包含使用藥物技巧及氣喘相關認知皆無誤的情形,兒童氣喘照護整合團隊決定家訪了解個案居家環境,經其居家環境探訪紀錄發現:居家外圍每日燃燒癈棄物產生大量癈氣,住家門口為排水道, 住家建於陰暗潮濕處,臥室堆放衣物及棉被,客廳及臥室濕度在65%~74%。

 

了解江小妹需要的協助和困難處後,照護團隊成員經開會後依個案擬定符合其需求的衛教模式,透過電話視訊,教導癥狀發作時的處置方式,一步步的讓家屬清楚居家照護重要性及注意事項。

 

江小妹的家屬經重新學習後,也認真改變居家環境及照顧方式,時至今日,江小妹氣喘徵狀已穩定控制;彰基副院長劉青山醫師表示,今年提前舉辦『世界氣喘日』宣導活動,提出「過敏氣喘早預防,空污霾害勤抵抗」口號,提醒民眾環境及居家照護對氣喘控制的重要性。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彰基氣喘防治宣導 提出「過敏氣喘早預防、空污霾害勤抵抗」

心房顫動常沒症狀 疏忽預防可能中風

70歲吳先生日前散步時無預警倒下,平時身體還算健康,雖有糖尿病但有控制,也沒不良生活習慣,沒想到送急診後竟是腦中風,所幸處理及時,救回一命。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他一直有心房顫動,卻不自知,疏於防範才出事。

 

像吳先生這樣狀況並非少數,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臨床經驗發現,因部分心房顫動患者不會有症狀,或僅些微不舒服,有些人以為是年紀大、身體自然的不適狀況,直到發生腦中風或心血管出問題,才驚覺自己長期與心房顫動這隻猛虎相伴。

 

心房顫動是因心臟產生節律訊號功能異常,導致心跳不規則且常過快。依持續時間長短分成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3種心房顫動類型。不管是哪一型,患者可能不會有任何症狀,但也可能會出現心悸、頭暈、疲倦、胸悶或喘不過氣。高齡是發生心房顫動的一大原因,超過7成的患者年齡大於65歲,隨年齡增加,罹病比例愈高。

 

心房顫動怎麼會跟腦中風有關?當心房無法正常、有效的收縮,血液就無法正常流動,容易產生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跑到腦,就會腦中風。根據統計,每5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

 

不只是腦中風危機,李貽恆指出,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比起一般人的死亡率、心臟衰竭的風險也高出非常多,死亡率增加2.5至3倍、心臟衰竭風險高3倍、腦中風則是高3到5倍。

 

李貽恆說,心房顫動的治療得雙管並行,一方面要控制心律,不要讓心臟跳得太快,且還要用抗凝血藥物,讓血液比較不容易凝固、減少血栓風險,預防中風發生。

 

傳統抗凝血藥物是華法林,雖藥效穩定,但缺點是專一性不高,要常抽血監測病人藥物劑量是否足夠,以免增加出血風險,且華法林也比較容易跟其他藥物有交互作用。

 

李貽恆表示,科學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展了新型的抗凝血藥物,專一性更高,減少患者常要監測的麻煩,且對亞洲病患來說,新藥出血風險也降低許多。臨床經驗顯示,心房顫動患者每一年發生中風的風險可能有3%到10%,但使用新型口服治療後,風險可壓到每年1%以下。

 

服用抗凝血藥物病人,如果遇到意外、需動刀,最怕就是出血風險。李貽恆解釋,不管是服用傳統或新型抗凝血藥,都會碰到類似問題,病人除要規律服藥,也要小心不要跌倒等意外發生。但新型藥物發展出「反轉劑」,病人如果有止血需求,反轉劑打進去後,幾乎立即見效,不必擔心大出血危機,而且健保署已將反轉劑納入健保給付,並從今年5月1日起實施。

 

李貽恆說,當前新型抗凝血藥物已是臨床治療首選,但有些患者不適用,包含洗腎、腎功能不佳、曾接受心臟手術,換過金屬瓣膜,及有風溼性心臟病、二間瓣狹窄者。

 

檢測自己有沒有心房顫動頗為簡單,李貽恆解釋,一般人正常心跳約每分鐘50到100下,但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常亂跳。民眾可自行「把脈」觀察,或現在流行的穿戴式裝置、血壓機等,也有測心律,或可透過心電圖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治療。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要讓孩子吃兒童保健食品嗎?

益生菌怎麼吃?腸胃醫師公開「腸」保健康5秘訣

花賜康(飛比價格)最低價格資訊

紫錐花紫色的神奇力量

心房顫動常沒症狀 疏忽預防可能中風

不當飲酒 每年造成4500名國人死亡

不當飲酒會傷身 嘉基響應「5月9日台灣無酒日」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及106年委託計畫資料分析顯示,不當飲酒行為每年約導致4,500名國人死亡,平均每天就有11名飲酒者因此失去生命,造成約11萬人年損失,另有約4萬多人因不當飲酒而罹病,整體醫療資源損失約35億元,經濟損失更高達近549億元。過度飲酒對健康的損傷巨大,包括成癮、精神病、失智、肝硬化、胰臟炎、心臟病及口腔癌,食道癌,大腸直腸癌及乳癌等各類疾病。

 

另據史丹佛大學研究,國人有將近一半的人具有ALDH2基因突變,此類民眾因為缺乏乙醛去氫酶活性,一喝酒就臉紅,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的乙醛,乙醛的累積在這些民眾的身上除了引起臉紅以外,還會導致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症狀。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是一級致癌物質,帶有酒精不耐症的民眾飲酒更容易造成罹癌的風險。國人除了警覺酒精對全身性的傷害外,更應關注乙醛的毒性。有酒精不耐症的民眾每天飲用一至二杯的葡萄酒或一至二罐啤酒,反而有40倍以上罹患上呼吸及消化道癌症的風險。有感於飲酒對社會的衝擊涵蓋多層面的議題及目前醫療及政府衛生政策仍迫切需要有合適的解決策略,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嘉義基督教醫院、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及多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提升國內民眾對酒精的健康傷害及酒精不耐症的認知,也希望大家一起正視並關注酒精使用及健康和社會議題。

 

嘉義基督教醫院姚維仁院長指出,酒精與健康的議題是我們社會長期忽略的問題,不當的飲酒行為損害自己的健康,也可能傷害很多人,經常使家庭及社會都會受到無辜的牽連。今年嘉基與其他33個民間團體及政府單位,一起響應「5月9日台灣無酒日」這個活動,除了與醫護人員呼口號,希望提醒大家酒精對健康的危害,也關注飲酒對社會、家庭等各層面造成的負擔,把無酒健康的概念帶給您所關懷的親人及朋友。

 

※【台灣好新聞】提醒您 開(騎)車不喝酒 喝酒不開(騎)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維持全家人健康活力的花賜康紫錐花保健系列

※兒童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對?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你可以這樣吃!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吃益生菌前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不當飲酒 每年造成4500名國人死亡

今年首例 彰化出現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 

彰化出現今年首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衛生局長葉彥伯簡單說明。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日前公布108年首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個案,為彰化縣新生男嬰,出生後5天因出現發燒症狀,經檢驗審查為腸病毒克沙奇B5型感染併發重症,個案治療後症狀改善已出院返家。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於13日上午在縣府新聞處簡要說明個案情形。

 

葉彥伯表示,依照今年與去年的資料看來,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沒有季節性,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依照去年全國的資料共11例有8例死亡,所以死亡率高達7成,家長在早期治療及早期發現方面一定要配合醫師,專家也建議一定要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在敗血症的症狀出現的前2到3天,越早使用對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就越有機會,所以要請醫生和家長特別注意。

 

葉彥伯指出,腸病毒71型往年都是在4到6月的時候會步向高峰,感染途徑的兩個來源,一是媽媽感染後傳染給小孩子,另外就是小孩出生後,在小孩所接觸的環境中感染到腸病毒,這次個案是在出生後的第五天開始有發燒的症狀,而媽媽也沒有發燒感染症狀,所以研判應該是出生之後,在環境當中接觸到腸病毒才感染的。

 

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葉彥伯說,此男嬰發燒後,醫師發現有異狀,迅速由該婦產科診所轉診醫學中心就醫,後續轉入加護病房同時給予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經治療後症狀改善出院返家。此個案為早期發現、及時轉診、加護治療的成功案例。衛生局亦於通報第一時間進行疫情調查,同時加強個案安置的婦產科診所嬰兒室環境清消及人員健康管理,並持續監控相關疫情變化。

 

衛生局日前召開腸病毒重症處置諮詢委員小組會議,中區腸病毒召集人遲景上醫師(台中榮總前小兒科主任,現為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提醒,107年流行的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是新興的傳染病現象,以往罕見。家長、婦產科醫師、小兒科醫師必須提高警覺,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轉診、加護治療」三步驟。

 

針對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專家提供以下的臨床處置建議,發現新生兒出現疑似敗血症症狀時,應考慮腸病毒感染;建議於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可考慮使用 IVIG (免疫球蛋白)(雖然目前治療效果尚並無定論)。針對第二點的治療建議,即日起,通報腸病毒重症個案如為彰化縣中低、低收入戶,其 IVIG (免疫球蛋白)費用由縣府補助。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今年首例 彰化出現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